Share →

計劃簡介

為進一步推動藝術發展並加強社區的藝術氛圍,康文署與元朗區議會共同推行「十八有藝」社區演藝計劃,活動包括糊塗戲班的「一元復始」戲劇計劃,以鼓勵區內居民參與藝術,透過可延續及深化的活動在區內推廣表演藝術並連結社區。

「一元復始」戲劇計劃將舉辦戲劇工作坊、演出、導賞、分享會及網上展覽,讓公眾以戲劇藝術出發,了解元朗區的歷史、文化及自然環境。香港青年協會洪水橋青年空間為「一元復始」支持機構。


活動回顧

原創音樂劇《傷燕》劇照

Image 1 of 4

「一元復始」x「舞動社區─元朗四圍跳」
聯合開幕演出

聯合開幕演出上演原創音樂劇《傷燕》,以歌曲穿插,娓娓道出主人翁的七情六慾,愛恨柔情。簷前雙燕,春天溫馨繾綣,形影不離,夏天過去,比翼雙飛,翌年春至,回來的卻只有隻影形單,是什麼拆散這雙宿雙棲的一對?雙燕變成傷燕,如何面對眼前的離愁別緒?破鏡可以重圓嗎?

日期及時間:2021年7月11日 下午3:00 
地點:天暉路社區會堂
導演、編劇、作詞:陳文剛
作曲:阿飛
演員:高少敏、洪節華、楊麗詩、文傑聰

「一元復始」戲劇工作坊

有別於傳統戲劇工作坊,除了在排練室內學習戲劇技巧,導師們更帶領學員到訪元朗的郊外地方,包括屏山文物徑、豐樂圍魚塘、髻山及農田等地方,讓學員透過不同的戶外生活體驗,探索及發掘戲劇元素,親身感受身體與大自然的關係,為結業演出作準備。

日期:2021年8月
地點:香港青年協會洪水橋青年空間及元朗區其他場地
對象:14-24歲青少年
導師:洪節華、葉萬莊

工作坊教授不同戲劇技巧

Image 1 of 8

戲劇工作坊的學員進行的社區研究成果

認識圍村
元朗的特產
馬田村村長訪問

燕子與人一樣,在村內過著平靜而溫馨的生活

Image 11 of 12

「一元復始」戲劇計劃結業演出
「沉浸式環境劇場」《平原上的燕》

學員完成共10節戲劇工作坊後,隨即進入籌備結業演出的階段。學員需參加角色遴選,到演出場地做實地考察及進行共2個月的密集式排練。本次演出為「沉浸式環境劇場」,將馬田村變成演出舞台,一眾學員化身為馬田村村民,帶領觀眾遊走馬田村不同地點欣賞演出,感受不一樣的圍村風貌,為觀眾帶來不一樣的劇場體驗。

故事簡介
燕的嫲嫲是元朗的原居民。小時候,嫲嫲常跟她分享有關元朗從前的風光景色和她的童年生活軼事……
這一年,燕帶著嫲嫲的骨灰,回到元朗……
初春時分,踏在這片既親切又陌生的土地上,當燕子在元朗平原上空徘徊飛翔時,燕的感官,也隨著段段回憶,重新探索、感受和認識元朗這地方。

日期:2021年12月11-12及18-19日
時間:下午2:30 及 4:30 
演出地點:元朗馬田村
場數:共8場演出

製作人員
藝術總監 :陳文剛
行政總監 :魏綺珊
編劇、導演:周家輝
作曲及編曲:阿飛
助理導演 :黃潔怡
監製   :葉家璇
佈景設計 :張力行
燈光設計 :歐陽翰奇
音響設計 :陳冠宏
服裝設計 :Marlie
化妝設計 :Jennifer’s Workshop
平面設計 :BertTam
宣傳攝影 :Dicky Wong
演出錄影 :C. Production House
演出攝影 :Carmen So
製作經理 :曾以德
舞台監督 :楊國明
助理舞台監督:林妤曼、譚子樂
行政支援 :張家榮、孫敏希

演員
洪節華 葉萬莊 楊麗詩 董朗生

參與學員
丁箴言 王顥軒 余恩寧 吳穎容
扶德印 翁海澄 張卓羚 張展晴
莫曉璇 馮凱恩 黃海亮 雷欣橦
劉凱浚 鄧頌欣 鄭倩童 鍾少美
羅佩斯 羅嘉淇 蘇詠欣

《平原上的燕》演出精華片段 (Cast A)
《平原上的燕》演出精華片段 (Cast B)
導師訪問片段
參與學員心得分享

「一元復始」網上導賞活動

導賞活動原定於元朗區內遊走,因疫情關係改為網上導賞,讓參加者留在家中亦能遊歷元朗區內歷史及趣聞。導賞團以「元朗大馬路」為主題,內容包括大馬路的店舖、傳統食品、特色建築及歷史發展等。

日期:2022年2月19-20日
時間:上午11:30及下午2:30

特別嗚謝:香港導賞員學會提供是次導賞內容

「一元復始」戲劇計劃 X「舞動社區 -元朗四圍跳 」2021
網上直播分享會

由糊塗戲班藝術總監陳文剛先生及「多空間」藝術總監馬才和先生主講,講解整個活動的構思及計劃理念,並分享活動過程的困難及難忘的事情,期間亦會播放活動精華片段及學員訪問,令觀眾對計劃有更深入的了解。

日期:2022年2月26日
時間:下午3:00
直播平台: 糊塗戲班 及 「多空間」 Facebook 社交平台

「十八有藝」社區演藝計劃「一元復始」戲劇計劃線上展覽
主辦: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合辦及贊助:元朗區議會
製作:糊塗戲班
支持機構:香港青年協會 洪水橋青年空間

多謝閣下瀏覽「一元復始」網上展覽,望閣下能抽空幫忙填寫本計劃的活動問卷。謝謝。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十八有藝」問卷調查